“那棵树要倒了”夏红阳端着碗站在坝子中间边吃着早饭边说道:“你看,肯定要倒。”
妮妮和亮亮见外公端着碗在外面吃饭也跟着跑了出去。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杨思华看着两个孩子跟着跑就开始念叨:“以前你奶在世的时候就说吃饭就该一家子围在桌子边吃,端着碗往外面跑,像什么样子呢?”
“妈,那是以前。”夏小娴抿嘴,别说老爸了,就是自己也喜欢端着碗往坝子外跑。
突发其想的,夏小娴将一张小圆桌搬到了坝子,让一家老少都坐在坝子里吃饭。
杨思华拒绝出来,一个人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边吃边念都不像话。
夏小娴就笑了。
城里有钱人,不就喜欢这个调调吗?
每到节假日开个车跑到城郊,农家小院坐坐喝喝茶打打牌,孩子们则放敞的玩。
“夏大爷,吃早饭了啊!”
“哟,夏大爷搬到外面吃啊。”
“夏大爷家里热闹噢。”
“对,对对,你吃过没有嘛,咱这是有吃不瞒天。”
夏红阳一边吃一边笑。
什么都不说热闹两个字让他特别的开心。
乡下的热闹不是天天都有。
冷清已经成了乡下的代名词了。
夏小娴所在的村叫夏湾沟,这儿住着四十多户人家,老爸说老老少少加起来一共有二百三十多口人。
但是寻常时候就只有四十多个老人在家。
以前是留守儿童多,现在连留守儿童都没有几个了。
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很多外面打工的人在外面安定下来还是知道将孩子带在身边。
就像夏小娴和夏小娇一样。
杨思华说过好几次,说可以将孩子留在乡下她来带,她做不了重活给娃浆洗什么的还是能干。
但是夏小娴从怀孩子时起就没想过要让他成为留守儿童。
这个世界上什么工作都可以偷偷懒,唯有做父母是不能怠慢,否则你会后悔的。
夏小娴觉得现在在城里上个培训班差距都这么大了,若要真是丢在乡下放敞的养,那可就没有后悔药卖。
夏小娇将亮亮接到身边也有这种感慨。
年轻人外出务工,孩子也接走了,冷清就在所难免。
夏湾沟唯有在逢年节过的时候会热闹一点。
“你哪天回来的?”是年前的问侯。
“哪天走呢?”是年后的口头禅。
儿时的伙伴,都有数年未见,再见时都感慨时光飞逝如电。
所以,寻常时候,谁家的孩子回来了,家里热闹就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了。
夏红阳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应对着过往邻居的问侯。
“那棵树要倒了。”夏红阳抽空又说道。
什么树啊?
夏小娴好像是听到第二次这句话了。
“呶,那棵,倒下去肯定会砸断电线。”夏红阳用筷子指了指前面:“你看,肯定要遭。”
夏小娴顺着老爸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见了那棵几乎伴着自己一起长大的树斜了五六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