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3章朱慈烺分析形势(1 / 2)我这个系统有点烦首页

皇太极对于前线的失利心急如焚,不顾鼻子出血,带病紧急前来救援。在抵达锦州城北后,皇太极命清军就地挖壕,“断绝松山要路”,将明军围困住。

两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松锦大战”进入关键阶段。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了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十二堆粮草。

面对断粮危机,明军开始慌乱,决定撤退回宁远。本来洪承畴已经计划好,次日一早分成两路突围南逃,不料大同总兵王朴一回营,便率领本部人马抢先突围,乘夜逃跑,明军各路总兵只好带领手下四散逃命,瞬间形成了灾难性的溃败。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只得困守松山城。苦撑了半年之后,松山城内粮草断绝,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守军人心动摇。松山副将夏承德秘密降清,愿为内应。松山城遂破,洪承畴被俘。

其后,皇太极为了劝降洪承畴,费了很大心思,甚至有流言说,皇太极不惜派出自己的妃子大玉儿去色诱洪承畴。

这当然是村野戏言。但不管怎样,洪承畴最终投靠了皇太极,从此反戈一击,为满清夺取天下的“大业”而殚精竭虑。大明的无数仁人志士,将会命丧洪承畴之手。

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洪承畴对大明百姓的想法非常了解,后来在劝诱江南百姓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而且“方法”得当,使得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放弃了抵抗。

对于拒不投降的,洪承畴则毫不留情地加以杀害,比较有名的如大学士黄道周,以及16岁就慷慨就义的诗人夏完淳等。

可以说,洪承畴在帮助满清迅速平定江南方面,起到了其他人难以替代的作用。皇太极当初在他身上花的功夫,的确没有白费,完全称得上投资小、收益大。

松山一战,洪承畴背叛明朝,投效满清,这一出一进,明朝等于遭到了双倍的暴击,国事遂不可收拾。2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

回忆起这些史实,朱慈烺深知,决不能让这个日后的大汉奸挂帅出征。洪承畴不仅会将13万精锐带到沟里去,而且还反攻倒算,让大明百姓人心涣散,其副作用不可小觑。

可是,要阻止洪承畴出征,又谈何容易?洪承畴此刻“圣眷正隆”,崇祯怎么可能放着这个股肱之臣不用,将如此重担另委他人?

朱慈烺的脑筋在迅速运转:要想说服父皇,就必须拿出过硬的理由。好在前世里,明末的历史是热门话题,相关的网络如同过江之鲫,可供参考的观点很多。而且他自己也确实反复思考过一些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所有的这些积累,现在刚好可以派上用场了。

朱慈烺定了定神:“父皇,如果派洪督师去,不知他打算如何进兵?”

“总归是沿着宁远到锦州的大路行进。”

“如此,则我军休矣。”

崇祯大惊:“皇儿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