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媳妇(1 / 2)七零作精女配只想独自美丽首页

连着下了两天小雨之后,又到了周六早上,她没理陈杏仪假模假样的邀请,先悄摸摸地去供销社看了一圈儿。

做笔袋又想卖钱,秦月第一念头当然是用拉链,但想到七十年代这回儿拉链应该还得要票,成本高不说还不太好买。于是秦月又开始思考用扣子,她去供销社转悠那一圈儿,主要还是为了打探市场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秦月在供销社转了一圈儿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这小县城里根本没有单独卖这玩意儿的地方,衣服上的扣子也都是又圆又大。

秦月从供销社出来之后,又去百货商店转了一圈儿。百货商店的售货员见秦月这种人见多了——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买不起好看的衣服,只能看着挂在百货商店里的漂亮裙子。

售货员颇为吝啬地给了秦月一个眼风之后就连头也懒得抬。秦月实地考察一番之后,最后郑重地决定把钱花在刀刃上——买了一些稍微粗一点的丝线。她第一次小打小闹,不能投入太多成本。这年头物价低的同时收入也少,她不确定自己以几十年以后的眼光来设计改造会不会有人买账,也不确定这年头人们的消费能力到底怎么样——赵燕那种情况可能还是少数。

秦月为自己的省钱活动从多个维度找到了颇为丰富的论据,心满意足地坐上回去的牛车回了九沟屯。

临近中午的时候,秦月回到了家。

正好赶上下雨,秦母张迎春也没去上工。张迎春半蹲着,正在劈柴,身边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木头把整个柴房铺得几乎满地都是。

七十年代没有煤气灶,做饭烧火大小控制起来不像现代那么方便,木头放多了,一个不小心就容易糊锅,所以秦天砍了木头之后张迎春都会再劈细一点。这样的话想要火大一些就多放一点,想要火小一点就少放几根木头。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张迎春是最早插队下乡的一批知青,后来她认识了当兵回来的秦大海就在这落了根,没过几年张迎春的父亲被打成了反派、不知被下放到哪去了,她就只有这一个家了。曾经她也是城里娇养着长大、没吃过苦的小姑娘,现在她已然成为一个非常合格的农村妇女——劈柴、烧火、做饭、喂猪、养鸡、上工,她现在什么都学会了。

她的面容被风雪摧残,她的双手不再细腻柔嫩、她的衣着不再秀美靓丽,她的农活做起来让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都自愧不如。

秦月默默地开始给秦母递木头,又把砍好的小细柴整整齐齐地收拢在一起。过了半响儿,总算收拾完了。

张迎春挺直了背,长时间保持蹲着的姿势而后一瞬间挺直让她的脊背有些接受不了,她慢慢扶着灶台缓缓地站起了身子。

秦月压下眼中的涩意,回屋里好一顿翻腾,然后拿着搜刮到的一件压箱底的衣服凑到了秦母身边。

“妈,你能不能给我缝个笔袋。”秦月想了想,开始模仿原身的语气,“我们班那个赵燕她妈特意给她从外地捎了一个,我也想要。”

张迎春刚还萌生出些感动,此刻立马烟消云散了,“去年不是刚买了一个笔盒吗?”

还以为女儿长大了,没想到还是老样子。还是喜欢买漂亮衣服买些好看又不实用的玩意儿。

秦月没应声,嘿嘿嘿地笑笑不说话,两只手扯着张迎春的袖子晃来晃去。眸光灵动,抿着嘴笑微微露出几颗贝齿。

张迎春见秦月这个样子,还是没绷住,别过脸去问道,“什么样子?我可没见过。”

秦月立马把刚刚的衣服拿过来,这件衣服面料偏硬,穿起来不算舒服,又没什么图案,原身没怎么穿过就放在了一边。秦月用尺子往上一比划,剪刀上去几下翻飞刚才还完整的衣服就立马变得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小碎片。

张迎春看着忍不住有些心疼,虽说这衣服平时也不怎么穿吧,可这种料子格外地防寒抗冻,而且这颜色多文明啊......秦月动作麻利,张迎春生怕秦月一个不小心给剪坏了。

秦月低头剪得认真,自然不知道秦母的担心。

其实张迎春还真是多虑了。秦月从小就喜欢做点手工小玩意儿,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做点这些东西心情就会好很多,家里的各种布买了一厚叠儿,甚至还用压岁钱攒钱买了一个缝纫机,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的礼物都是秦月抽时间课下手工做的。此时剪点这些东西轻而易举,唯一的问题就是她手缝针线确实不行。要是自用倒是好说,但是想要卖的话卖相不算好看,难免有人挑刺,秦月立马想到了秦母,上次被陈杏仪嘲笑的那双手工布鞋,虽然样式比较普通,但针脚细密平整,跟外面卖的根本没什么区别。

秦月一边示范一边讲道,“先把这一条缝到这一面......这等会儿就这样翻过来,这个就算是他的盖子。”

这样的秦月一句一句地描述,她描述一句秦母就缝一次。

秦月指导的同时,还不忘借着夸数学老师的由头解释了一番,“我们数学老师平时交的立体几何真是太有用了,老师也太厉害了!刚想做个笔袋脑子里立马就能想出来大概要什么步骤。”

秦月这句完全是"媚眼抛瞎子看的",张迎春面上不显,心里却是格外认真的。让她缝缝补补是绝对没问题的,给秦大海和秦天做几身衣服也行,她还真不擅长做这么精细的活。

幸亏的是,秦月思路清晰,张迎春针法熟练,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笔袋渐渐成型,两人似乎都找到了感觉,张迎春甚至问道——要不要旁边绣一朵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