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王守仁,戚继光,俞大猷三人,已经来到了养心殿。
三人拱手行礼:“臣,王守仁,戚继光,俞大猷参加陛下。”
朱厚熜平淡地说道:“不必多礼,平身。”
等三人抬起头来时,才发现养心殿里不只有朱厚熜一人。
兵部左侍郎张经,也在养心殿中。
“王将军。”
张经微笑向王守仁拱手,王守仁连忙回礼。
俞大猷久驻大同,倒是还没有见过张经。
但是戚继光曾任登州指挥佥事,在张经巡抚登州之时,有幸和张经共事过。
所以戚继光有些欣喜地说道:“戚继光见过张大人。”
张经也记得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军,当下也尊敬地回礼。
等待三人打过招呼之后,朱厚熜才说道。
“三位将军,你可知朕召你们过来,所谓何事?”
王守仁拱手说道:“回陛下,臣不知。”
“那好,张经,你给三位将军解释一下。”
“是,陛下。”
张经略微带着兴奋地语气说道:“三位将军,在你们班师回朝之前,陛下已经做了十分重大的决定。”
“废除海禁制度!”
“重启江南,临清两大制船厂!”
“陛下誓要重现永乐年间的无敌水师,东征东洋,彻底铲除倭国,永绝倭寇后患!”
张经话音落下,戚继光神色激动,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脱口而出:“这是真的吗?真是太好了!”
王守仁和俞大猷两人,也是有所动容,满脸震惊。
如果此话当真,那么整个大明的综合国力,将再一层楼!
朱厚熜微微一笑,说道:“君无戏言,朕说的话,自然算数!”
戚继光自幼生长在登州,而登州也是倭寇侵袭的重点地区。
戚继光从小便见惯了倭寇在登州犯下的累累罪行。
每当戚继光看着大明的子民保守倭寇袭击之苦,甚至沦落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时,内心对倭寇已恨之入骨!
当他世袭登州指挥佥事之后,看到登州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时,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所以当戚继光听到朱厚熜的话语后,激动地当场跪下,向朱厚熜请命!
“陛下,臣戚继光愿出征东洋,为名除害,光耀我大明国威!”
而俞大猷则是闽州人,那里更是倭寇入侵的重灾区。
俞大猷世袭泉州卫百官,从他拜官之初,便一直在同倭寇做斗争。
所以论他对倭寇的憎恨,绝不比戚继光要来的弱。
当下俞大猷也跪地请命道:“臣俞大猷,愿出征东洋,平定倭寇之乱!”
朱厚熜见戚继光和俞大猷神色激动,恨不得当即就率领大军攻打过去的样子,心里很是满意。
果然,俞龙戚虎,俞大猷和戚继光,在抗倭一事,永远都是如此的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