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王允用过晚膳,坐在书房中,趁着幽幽晕黄的烛光。
打开小少爷写的三字经译文。
他看的很认真,脸上时不时因她稚嫩的理解失笑。
王允把手抄在衣袖,心里还算满意。
此子颇具慧根。
关键是能静得下心去读书。
这让他对这个并非真心实意收取的弟子,勉强有几分满意。
*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学习压力也愈加大。
刘知邧每天的生活充实无比,不是学习就是学习,无聊透顶。
“背书,不能死记硬背,要知晓其中真理。”
刘知邧重重点头。
“今天学千字文。”
王允丢给她一本书。
“就在这儿背,何时背下来,才准用午膳。”
千字文那么长,极为拗口。
现在距离午膳也就两个时辰…
刘知邧心头微动。
不能再咸鱼下去了,要真成了废物,这辈子就完蛋了,她得努力读书才行。
刘知邧捧着书,开始朗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①
王允闭眼摇头晃脑聆听。
此子记性极好,他讲解过的含义,近乎过目不忘,虽然磕磕绊绊,却也能勉强答出来。
他挑不出什么过错。
但脑袋瓜难免太木纳。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搬运他讲过的知识,再问,就一脸茫然支支吾吾,无辜的望着他,说先生没讲。
王允也知道,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理解圣人经典,实在强人所难。
他鸡蛋里挑骨头,心里头总是不满。
刘知邧读了三遍之后,奶声奶气的说:“先生,学生已经背下来了。”
王允双臂环胸淡淡道:“背。”
“天地玄黄,宇宙鸿荒……”
刘知邧背完之后,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读三遍千字文而已,就能将千字文完完整整的背下来。
自己勉强也算个小天才吧?
王允面无表情的点头,淡淡道:“尚可。”
刘知邧面无表情,心情崩溃。
终于忍不住问:“先生,学生与之几位师兄相比,是否过于愚钝?”
王允座下共有二十七名弟子。
名声极大的一位十三师兄,名为莫问天。
过目不忘,不世奇才,百年难得一遇的书生。
王允一系不可入朝为官的不成文规矩,瞬间被他打破。
两年前,他去青山书院摆下战台辩道,舌战群儒,同龄学子竟无一人是他对手,从此名震天下。
两个月后,他又去翰林院拜访秦生,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不得而知。
但从那之后,秦生竟直言自己三十年的书白读了。一朝问道,死也无憾。
之后莫问天写了一篇撰文献给皇帝,皇帝阅后大喜过望,派近臣将他请入皇宫,赐予高官爵位。
这位师兄人生过于传奇。
王允打击道:“你与诸位师兄相比,好似大象和蚂蚁,相差甚远!”
刘知邧失落的垂下小脑袋。
自己好像真的挺废物…她以后可没脸藏拙了。
她闷闷不乐的行礼告退,迈着小短腿离开了。
王允自顾自倒了一杯茶,还真别说,在庆国府的生活还真是享受,他瞥了一眼刘知邧的背影,摇头恍然失笑。三岁稚童竟每日坚持三个时辰读书,难得一见的璞玉。除了是庆国公孙子这个身份之外,他几乎没什么不满意。
可他教徒弟就是这样,哪怕是莫问天那种百年难遇的奇才,当年也觉得自己学问一般,平平无奇,前程无望。
谁知道一出山门,随随便便一拳打倒一个小朋友,同龄人没一个可战的,那种落差,哪怕是莫问天本人,也迷茫了好久。
王允心里嘀咕是不是应该给小弟子一点安慰,瞧那小脸,都快委屈的哭了。
*
刘知邧可没哭。
她手里拿着小弓箭,眯着眼朝靶子射去。嗖的一声。
箭轻飘飘的落在半道上。
武学师傅冷着脸说:“小少爷今日依旧没有长进。”
刘知邧脸颊一抽,握紧弓箭,握拳道:“我…我一定会努力的!”
小兰在旁道:“小少爷,该用午膳了,吃饱了才有力气拉弓。”
刘知邧放下弓,前往芩鹤院。
庆国公最近都很忙,五天后就是皇后娘娘的寿辰。
各地大大小小的番国,十几位远在驻地的将军和就藩王侯,已经陆续赶至京城,庆国公和多年不见的诸位国公似乎有很多话要聊,这几日一直不在家。
刘正和最近也酒肉饭局不少,每次回来都是醉醺醺的。
房间里很安静,小兰恭敬道:“小少爷,不如去和知舀小姐一同用午膳。”
刘知邧摇头:“等会还有功课,就不去找姐姐了。”
刘知舀生病了,一直没有去上课。
听说杨氏惩罚她跪祠堂,小女孩被吓病了。
杨氏最近也不来芩鹤院了,一整天守着刘知舀。
吃完饭之后。
刘知邧摸着圆鼓鼓的小肚子,准备溜达一圈消消食。
走廊上,她裹得像一个球,虎头帽,脖颈围着一圈雪白的狐狸毛围巾,手中捧着个汤婆,慢悠悠的走着。
她人小,脚步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