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男儿志在四方(2 / 2)三国:开局劝刘备苟住首页

刘备看向周兴:“军师,你来说。”

这些想法都是周兴提出来的,现在让他来解答更好。

周兴先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口赋从一岁起征,此乃恶政,虽然旧制是从七岁征至十四岁,但是口赋之钱主要用来供食天子。如今天子困于关内,道路难通,贡献难至,而东莱百姓遭乱多年,甚是困苦,因此可暂免其赋。”

“算赋之钱虽然少了二十钱,又提高了起征年龄,会少收很多钱,但是百姓会因负担减轻而愿意登记户籍。如今脱户和离乡百姓甚多,若离乡百姓尽数归乡,脱户百姓又都著籍在簿,则我们所收到的算赋之钱会比现在更多。”

“而减田税,可让百姓勤于开荒耕种,使荒田得用,田税可收。种粮之田多了,税率虽减,所收税粮却会比现在多得多。如此百姓可以家有余粮,安居乐耕,我们仓库的钱粮也会更足。”

“至于养吏养兵,可行精兵简吏之策,吏不要多,足用即可,兵也不在多,而在于精,另外可令适龄百姓轮服兵役一年,如此便可看似无兵而有万士。”

其实有一点周兴没说,那就是刘备会因此而得到善待百姓的名声。

这样的名声,对于想要匡扶汉室平定天下的刘备来说,其价值比那些钱粮更大。

不过这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懂的自然懂。

麋竺当然懂,他知道刘备的志气是什么,否则不会把身家都投资在刘备身上。

听了周兴的话,无论是从经济利益还是从名声利益来考虑,麋竺都认为这么做很值得,便不再说什么。

简雍和孙乾更是无话可说,反正刘备怎么做他们都会全力支持,况且这是利己利民之事。

唯有功曹李业,仍然如在梦中,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久久才说:“明府君真的要这么做?!”

刘备再次肯定道:“是。”

李业现在听清楚了,心里也确信了,赶紧起身走到刘备面前躬身一拜,说道:“明府君如此仁德,李业代东莱百姓拜谢府君!以后,李业唯有以死相报府君,方可报府君之重恩,纵使赴汤蹈火,李业也在所不辞!”

刘备笑笑道:“元升言重了,以后,还需要诸位一起尽力,让东莱的百姓活得更好啊!”

心里有了决定,众人也无异议,刘备让功曹李业、黄县县令王脩、郡丞麋竺和孙乾商议制定详细事宜,又和周兴一起修改确定,然后传告各县各乡,严令各县乡都要严格执行,令督邮巡查监督。

消息一传,举郡沸腾,许多百姓涌来太守府外向刘备拜谢,有些百姓为了感谢刘备之恩,甚至拿来了钱粮要交给刘备,虽然不多,却能表示他们的报恩心意。

但是刘备严令不许接受,说是“钱粮多,不欲费民”。

此举又让百姓更加传颂其德,闻言归乡的百姓络绎不绝,道途满塞,便是流民也来了不少,因为听说刘备要开屯田,无田流民可以耕种。

刘备让简雍和麋芳负责屯田之事,简雍负责民屯,麋芳负责军屯。

关羽和张飞剿贼有大功,二人都被表拜为校尉,负责训练那些新收编的兵士。

刘备现在是镇东将军,军中可以设置校尉之职。

周兴功劳最大,但他仍然是军师,这个军师之职,虽然没有领兵之权,似乎又高于众人,包括关羽和张飞。

刘备又赏了十块金饼和五万钱给周兴,职位上不能再提,钱财上肯定要有所表示。

周兴欣然接受,平日除了协助刘备处理政事和研读兵书,还有留意辽东的情况。

将近一个月后,派去扬州探查的人终于回来,带回了关于太史慈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