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唐垌上殿(1 / 2)大宋一统:从拯救苏轼开始首页

垂拱大殿之前,文东武西相向而立,文班以六部尚书为首,武班则以诸卫上将军为首。

宋代御史台不设正任御史大夫,因此台官领袖自然是御史中丞邓绾。

提起这邓绾倒是值得多说几句的,此公同样以攀附王安石、吕惠卿知名。

王安石在相位时则攀附王安石,及至熙宁七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他又攀附吕惠卿而以攻击王安石为进身之阶。

待等不久后王安石复相,他又靠着弹劾吕惠卿取悦王安石,总之算得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了。

邓绾领着三院御史,也即台院、侍御史知杂事谢景温,殿院、殿中侍御史蒋之奇,察院、监察御史里行蔡确,穿过文武两班居中向百官行揖礼。

百官为示对监察系统台官的尊重,纷纷作揖回礼。

礼毕之后,御史台台官们和左巡使,作为秩序引导和管理者先行入内,各自到相应位置站好。

而后文武两班侍从官们与右巡使进入,同样各自到应在的位置站定,协助管理朝会秩序。

再则便轮到了吴希这些所谓的“见、谢、辞”官们入内了。

所谓的“见”,是指刚刚任命的京朝官,官家需要见一下他们以示看重,新任官员也要对官家表示忠诚。

而“谢”,则是说受到朝廷赏赐升官者,他们要来感谢官家的皇恩浩荡。

再就是吴希他们这些“辞”者了,他们出使前要来接受官家的训诫和勉励。

今天倒是没有“见”两者的,“谢”的有数人,不过吴希都不认得。

待他们进入大殿站好之后,后面紧接着进来的,则是没有在殿门口列班的一二品文武官员。

这些老官员们并不多,除了皇室贵族高阶武臣之外,正经的文臣二品以上仅仅数人而已。

当然,这并不是说此时的一二文官只有这么几个,而是大多数高品文官年岁都不小了,到了恩养的年纪,都可以不用赴这个起居朝了。

而年轻力壮的高品文官们,无不兼任着宰执之类的重要差遣,并不会来参与这类常朝。

一、二品官员们到位之后,宰执们也从大殿一侧闪出,随后殿外有资格进入的文武百官们,便继续依着次序转进。

好不容易众官员们终于站定于大殿之上,却有一位宦官自后殿而来,站立在大殿台上扬声宣布“今日官家不坐文德殿”。

这倒是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算得上是一种惯例,毕竟官家不可能真的做到,每天都早早来此与臣子们演这样一出戏。

不过虽说官家不坐前殿,但百官却也是不能轰然而散的,因为不多时便又有数名宦官自后殿而来,走到各班之前传达各种程式化的所谓官家口谕。

包括那几位来感谢官家加恩的官员们,一个个也得到了官家的勉励旨意。

百官们恭敬听旨以后,纷纷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大殿主座拜了又拜,口称谢恩、得旨之类的话语。

随着时间悄然而逝,这一礼仪行动总算渐渐收尾。

随着又一位带着旨意而来的宦官,向众人宣布了散朝的决定,渐渐有些百无聊赖的常参官们简直如蒙大赦。

至此,今日的常朝便算是到此为止了,不过吴希和曾孝宽他们却都没有挪动脚步,因为他们并没有接到官家的诫勉旨意。

不过倒是也并未让他们多等,不多时,便有一名小宦官向这边迎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