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英国国富力强,工业革命后英国俨然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身穿深蓝色中山装的两个人走在伦敦的街头看着琳琅满目的高档商店还有路上的行人打扮时尚且不乏活力,迎面走来的妙龄女郎穿着牛仔短裤,上身披着淡墨色的纱巾,纱巾里若隐若现的白色短袖,上围丰满腰身纤细把站在路边的两个人看的挪不动脚步,当然那格格不入的着装和打扮也会让满大街蓝眼睛黄头发的行人驻足看上两眼,除了其中一个人脖子上挂着一台笨重的英国本土产的相机外,实在看不出这两个人和这个时尚的都市有半点融入的地方,最关键的倒不是他二人的着装和打扮,而是眼前的二人长着一副完全陌生的面容,有的人甚至走了老远还不时回头看上两眼,没错,这两个黑眼睛黑头发的人正是一对不折不扣的东方面孔,在那个年代里伦敦的街头确实不多见东方人,才让过路的行人纷纷停留观看。
脖子上挂着相机的那个人张嘴说道:建国,怎么感觉这些个老外把咱们当猴儿看呢?
这一张嘴的京片子,正是两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嘛。
那个叫建国的说道:可不是嘛,也难怪,这些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人没见过啥世面,他把咱们当猴咱们也把他们当猴看,不过我觉得还是咱们中国人好看,至少看着舒服嘛,对吧徐明?
那个脖子挂相机的人接着说:“就是嘛,行了行了,赶紧走吧,哦,对了,咱们没走错路吧?地址呢?”
建国一听立马紧张道:“地址在包里,等会我看看啊!”说完翻开身上的包,翻了半天拿出一张纸条看了一眼抬起头道:“过了前面那个桥,在桥那边呢,不远了。”
徐明抬起头看着不远处泰晤士河上架起的那座有特色的伦敦大桥,二人径直往前走去,美丽的泰晤士河与冉冉升起的朝阳连成一条散发着万丈光芒的直线,让这个城市显得神秘且富有无限的魅力。
要说这两个中国人不远万里跑到英国伦敦干什么呀?那还要从不久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收到的一件包裹说起,那天博物馆里来了一件从英国寄来的包裹,看着日期馆长算了一下,这包裹在海上漂了大半年才漂到他们手中,馆长和干事急忙拆开包裹,一打开二人惊呆了,原来包裹里装的是一件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尊,还有一封信,馆长拿出信看完后泪流满面,信的大概内容是这件青铜尊叫万眼青铜尊,是三千年前古代黄国的镇国之宝,五十多年前这位捐献人鲁冬阳先生为了逃避追杀,带着那件宝物不远万里逃到英国,隐姓埋名,如今他年事已高,自知护不住此国宝,便将此宝无偿捐献给中国政府,这两个人是新华日报的记者,带着新华日报更是带着全中国人民的赤诚之心来到英国想采访这位伟大的中国老人!
二人一路上用着蹩脚的英语好不容易才找到今天的目的地:一座有些年头的欧式院落,锈迹斑驳的铁门仿佛记录了许多年都未揭开且一直尘封的往事,今天二人的到来又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建国走上前去拍了拍门上的铁环狮子,见半天没动静徐明上前刚想再拍几下,只听里面传来窸窣的脚步声,不多时便有了开门的声音,徐明急忙退了两步,那道锈迹斑斑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从里面伸出一个脑袋,建国张口就说:“hello!”
话音刚落定睛一看原来门里的那位是个年俞花甲的老先生,对方看了看二人,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你们好!从中国来的吧?”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建国悄声的说:“这是鲁老先生?年纪不对啊。”
然后转过脸对着那位老者说道:“您好!我们是从中国来的新华日报记者,我是孙建国,他叫徐明。”
那位老人已经把门打开从里面走了出来:“你们好!我不是鲁老先生,我是他的弟弟也是他家现在的佣人,鲁老先生在楼上呢,请吧!”
二人一脸疑惑:“哦,这样啊!行,谢谢!”
说完便踏进了门里,那位老先生也顺势关上了大门,二人跟着那位老先生一路,先是进了屋子里,然后走到后院处,徐明忽然看到后院有一个墓碑,以为自己看错了又看了一眼的确是墓碑便拉着建国想让他看看,但建国傻傻的跟在老先生身后没意会徐明的意思,老先生指了指那条楼梯说道:“老先生在楼上练字呢,您二位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