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元年的神龙政变,称帝十五年的武氏终究还是没能抵得过大势。
武氏在位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办法清除异己。
甚至是想要把李家皇室宗亲全部都给杀了,以免留下什么祸患。
并且,还给李显等人改了姓。
为的就是消除李唐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可惜,最后还是没能成功。
或许,武氏也看出来了,她除非是把朝中那些心中稍微还有一点儿想念李唐的大臣都给杀了。
不然,这样的隐患就一直存在。
然而,武氏也知道,自己真的要是把这些人都给杀了,到时候必定会适得其反。
像是黑齿常之、狄仁杰等人,一个一个,那都是名将、能臣。
若是把这些人杀了。
那反抗的声音会越来越大。
武氏重用狄仁杰的最大可能,也就是借助狄仁杰来稳住李家。
同时,还能让狄仁杰治理好帝国,稳住她的皇权。
一生都在玩弄权术的武氏,不可能会看不到、想不到这一点。
所以,神龙元年的政变,可能也是武氏预料到的。
她年龄大了。
力不从心。
也知道自己会老死。
也看出来,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心中可能还是有着李唐。
当然,也可能真的力不从心。
不然也不会在看到李义府的儿子也是张柬之的人的时候,会非常惊讶了。
总之,神龙政变,这江山还是回到了李家的手中。
就是这李显太草包了一些。
神龙二年,武三思彻底掌权,还杀了王同蛟,当年,扶持他登基为帝的大功臣,就这么死在了武三思的手中。
而李显竟然还继续信任武三思,把张柬之等人给赶出了朝堂。
就好像,武氏带来的影响,带来的阴影,依然存在,并没有消除。
这江山,依然还是武家的。
若是仅此也就罢了。
关键是,有一個处士韦月将上书揭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直接当着李显的面弹劾。
李显却当即下令,要杀了韦月将。
当初,看这一段史评的时候。
陈平安也是一阵牙酸。
有人都当着你的面,说武三思给你带了两顶绿帽子了。
你不直接杀了武三思解恨。
却要叫嚣着,杀了那个告发的人?
有病吧?
还是说,李显有那个什么情结?
搞不懂。
陈平安写到这里,甚至是大书特书。
不喜欢一个人。
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件事,都能够给他无限扩大。
李显在陈平安的心中,那就是一个没了脊梁骨的无能之辈!
烂泥扶不上墙。
比阿斗还不如呢!
好在。
李家还是有清醒的人。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太子李重俊并非是韦皇后所生,故此备受欺辱。
最后实在是忍不了。
在神龙三年七月,发动清君侧,杀死了武三思。
结果,这一战,李重俊还是败了。
不仅失败了。
还因此损失了一位名将李多祚。
若是可能,此人本应该为大唐戍守边关,抵御突厥、吐蕃等番邦。
可最后却死在了这宫廷之争。
当真是可惜。
而且,李显还不觉得太子李重俊做对了。
就因为对方发动清君侧,吓到了他,所以就觉得太子是想要逼宫,是想要夺了他的皇位。
最后,还把太子等人的首级拿来,祭奠武三思。
感觉这李显和武三思是真爱。
自己的儿子李重俊是意外一样。
看的人有一点儿迷。
不知道,李世民看到李显杀了自己的儿子,以祭奠武三思这个武家的人,会作何感想?
有这么一个无能的孙子,估计也很无奈吧?
景龙二年,没什么好写的。
也就一个安乐公主恃宠而骄,出入则公卿伏地叩头。
景龙三年。
也没什么好写的。
关键就在这景龙四年。
因为这一年,李隆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这一年,韦皇后又是潜通了好几个男人,然后因为弹劾韦皇后的人越来越多,而宗楚客更是当着李显的面杀了告密者。
见到这一幕的李显怕了。
他也意识到,继续下去,自己的小命不保。
可惜,他以前十分懦弱,什么都听韦皇后的,而且,张柬之等从龙之功的大臣,都被他给转手卖了,已经失去了人心。
后来,自己的儿子都看不下去,直接杀了武三思。
他却那自己的儿子给武三思祭奠。
这种种行径,直接完全地失去了人心。
所以,就算是李显已经意识到韦皇后的权势越来越大,他的小命也收到了威胁。
却也醒悟的晚了一些。
景龙四年六月。
李显暴毙。
这位李唐的皇帝,几乎是懦弱了一生。
最后还被自己的亲人给联合起来,毒死了。
当真是悲哀啊。
之后,韦皇后扶持李重茂登基为帝,是为少帝。
而韦皇后学着武氏,开始尊称太后,然后临朝称制。
可惜,天命在唐。
李隆基悄悄地发展,隐忍多年。
熬死了武氏。
又熬死了李显。
岂能容忍韦氏继续祸乱朝纲,败坏李家的江山?
李隆基联合了刘幽求,拉拢了一切可以拉拢的人,来了一场真正的清君侧。
韦氏一家上上下下,全部被杀。
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全都伏诛。
而这时候,已经被贬的李旦还在,是为相王。
李隆基为了让自己得位之正,为了彰显自己的有勇有谋、心胸宽广,并没有直接登基为帝,而是去迎接了相王李旦,扶持他登基为帝。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废了少帝李重茂,也可以从相王李旦的手中接过皇位。
若是李旦不配合?
呵呵。
朝廷上上下下都是李隆基的人。
此人又是一位善于笼络人心的亲王。
李旦这位也同样一直被打压的人,如何能够玩儿的过李隆基?
此人可是在很早就装作平庸之辈,演着路人角色。
那些喜欢弄权的武三思、韦皇后、太平公主等,都小瞧了这位呢。
这一次的史册,最后的笔墨重点,也就在这位大唐的中兴之主李隆基身上了。
景龙四年的一场政变,算是真正彻底结束了武氏之余患。
李旦的那些个武家的女婿都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