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荀子卿(2 / 2)大秦说书人,教出千古一帝首页

“朝堂斗争,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苏先生可曾考虑过,这上策风险有多高,这华龙本已经四面皆敌,但你还让他选这最难的一条路,难道先生不知道,这条路上,稍有不慎,便会使华龙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更何况,纵观七国史书,甚至上古书籍,从未有过哪位王上,与整个朝堂为敌,却能安然无恙的。

今日说书内容,苏先生是否有点想当然了。”

苏辰笑了笑,说道:“在回答子卿先生此问之前,在下有一问,还请先请教子卿先生。”

“请讲!”子卿说道。

“树木都是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枯萎,冬天凋零,是也不是?”苏辰问道。

“万物皆有规律,树木大抵如是。”子卿想了想说道:“但也有意外,比如那松柏,便是四季常青。”

听到子卿的回答,苏辰微微一笑,说道:

“子卿先生,果然见多识广,不错,大多数树木都是四季跟随规律枯荣,唯有这松柏四季如常。

先生又怎知,我书中所写的华龙不如这松柏?

正所谓,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这华龙乃是不世出的千古一帝,岂能以一般人而论,正是因为这上策难如登天,才更能展现出华龙与一般帝王不同之处。”

子卿脸上闪过一丝震惊,好一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这苏辰确实见识不同一般,古人说过,有志者事竟成,事越难,越是能彰显帝王志向,若是连朝堂困难都逃避,如何能做统一天下的君王。

但是子卿还是觉得,光有志向并不能克服所有困难,还是要符合客观规律才行,于是说道:

“可这华龙一没有先例参照,二没有老师教导,光凭借一腔志向,怎么可能成功?”

苏辰只是淡淡的说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所以,后人不必不如前人,前人没有做到之事,不见得后人无法做到。

老师没有能力教会的,不见得学生自己学不会!”

子卿此刻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他历来信奉儒家经典,便是觉得儒家经典可以为世间万物找到其运行的规律。

自己可以依靠着这些规律来为人处世,指导自己的人生。

可今日听苏辰所说,竟然将自己半辈子所学的儒家经典全部击碎。

子卿想了很久,还是咬牙问道:

“苏先生,华龙做如此选择,难道就没有失败的可能吗?”

苏辰说道:“做任何事情都有失败的可能,更何况如此重大的决策。

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有些事情,你不自己亲自去做,怎么知道就做不成呢?”

苏辰说完,子卿站起身来,向他行了一礼。说道:

“以前是我坐井观天,陷入了书本中了,妄想以一套学说统一人生,今日听苏先生所说,茅塞顿开,学生荀子卿受教了!”

“荀子卿?”苏辰听到这个名字,突然心脏漏跳一拍:“等等,您是荀况,荀子卿?”

“正是老夫。先生也听过老夫的薄名?”子卿疑惑道。

自己面前居然是战国时期最后一名大家,荀子!

只是荀子如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所以,他还不能称之为荀子,只是叫自己的名字荀况,字子卿。

而自己刚才与荀子交谈的,引用的全部都是他老人家形成自己思想后的著作。

算算时间,再过两年,荀子便会大量产出惊世骇俗的论作。

难道自己不经意间竟然用荀子自己的知识,开化了荀子,帮助荀子成为战国末期最伟大的思想家?

想到此处,苏辰不禁流出一丝冷汗……

而此刻苏辰和荀子都不知道的是,在后世的史书中记载,数千年的历史中,除了孔子与老子的那次会面,再也没有比苏辰和荀子此次会面意义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