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庆功(1 / 2)从获得柏林金熊奖开始首页

羊城。

某影院。

霍辙正在和台下的观众进行交流。

“霍导,你好,自《驴得水》上映后,很多人都对电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那请问你本人是不是也是想借这个故事来告诉大家一些道理呢?”被点到的观众起身问道。

霍辙举着话筒,很自然地说道:“我拍电影从来不想讲什么大道理,我只是在讲一个故事,至于大家从故事里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那不是我能控制的。导演没有办法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观众,一部电影在上映后它就已经不再是导演个人的东西,而是属于全部的观众。”

“感谢霍导的回答。”提问者坐下。

之后又一个观众被点到,这是一个瘦瘦的女生。

女生被点到后,看起来很激动:“霍导,我是您的忠实粉丝,您写的《鬼吹灯》、《饥饿游戏》我都特别喜欢,那部《尘世之间》拍得也很好,不过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驴得水》这部电影。”

对自己的粉丝,霍辙一向是和蔼可亲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这是我最开心幸福的事,谢谢你们的支持。”

“霍导,这些故事都特别精彩,我能问问您,您是怎么想出这一个个好看的故事的吗?”女生好奇地问道。

“其实故事的灵感处处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时候我们洗个澡,吃个饭,灵感可能一下子就蹦了出来。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故事就会拥抱你。”

在提问回答这块儿,霍辙已经是个老油子了。

经过两世历练,他各种问题都能应对得轻松自如,基本不会有什么能难倒他的。

除了霍辙以外,电影里的几位演员也没有受冷落,多多少少也有观众提问。

三个老演员对于这些也很熟悉了,都回答得四平八稳,没有出什么纰漏。

几位新人虽然稚嫩,有些问题有时候确实难以应对,但好在有霍辙在一旁照应,他们应付不过来的都被霍辙给接了过去。

羊城的路演结束后,剧组的脚步也没有停下,继续往其他大城市“奔跑”。

……

……

……

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过《驴得水》的观众越来越多。

各大网站、论坛、贴吧,随处都能看到讨论和推荐《驴得水》的帖子。

“我爱张一曼!这是一个思想开放、观念前卫的女人,很骚、性开放、名声也很差,人物设置的风险度极高,稍有不慎就是‘真荡妇’、‘真婊子’,要被骂得狗血淋头。但为什么她会成为电影里最成功的一个角色?骂的人也没想象中那么多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导演在电影里设置的各种细节了:房间里贴满的各种西方电影海报、教铜匠说英语、在留声机的音乐中邀请校长跳国际舞……这些都表明了她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很重,让我们在情感上能理解她的“自由开放”。同时,她对于学校和教育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当校长说要给学生发奖学金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可以捐出自己的工资;当学校有钱以后,她为学校的学生缝制校服……”

这条帖子点赞的人很多,下面有大量留言回复。

“细节确实很多,但最大的功劳应该是那场剪发的戏,那场戏直接把我看哭了,演得真特么好啊,这个新人女演员以后我关注了!”

“其实让我最动容的是,张一曼变疯后,在花丛里蹦蹦跳跳地摘花,一边摘一边说‘不是你,不是你,你藏哪儿去了,找到啦!’她摘的真的是花吗?不,是她理想中的生活。”

“在电影的最后,一声枪响,虽然没有具体交代她的结局,但我希望她是死在了飘摇的花海里,和鲜花们明媚风光地永远葬在一起。”

……

除了“张一曼”这个角色,其他角色也在大家的讨论范围里。

“周铁男,这是我最难忘的角色,他就像是在映照着我自己一样。在见到那把真的可以杀死人的枪之前,他正直热血,愿意为了学生捐出自己的工资,愿意为了张一曼出头,愿意为了学校的那头驴出头。但当枪声响起,他大难不死然后扑通一跪时,我心里涌出了一股不可名状的难过。是啊,这就是我啊,周铁男就是我,我就是周铁男。‘现实’这一枪也曾经同样击碎了我所有的骄傲、理想与坚持。”

“最让我唏嘘的人物是校长,他有着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这一崇高理想,做事信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见过风浪,身段柔软,最知道委曲求全,但又永远相信理想就在前面,只要学校保住了,那希望就保住了。为了保住学校,他甚至连尊严都可以不要。他永远乐观,就像他最后对女儿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

除了角色和人物,还有人对电影的技法做出了高度评价。

某知名影评人就这么写到:

“《驴得水》这部电影是我在今年暑期档看到的最大惊喜!

剧情和人物我就不谈了,大家说的已经很多了,我现在要说的是电影的色彩和镜头。

在这方面,我要给这部电影强烈点赞。

裴魁山遭受打击后,开始愤世嫉俗,一切都明码标价,用金钱和物质来标榜身份,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当时他和校长站在一起目送特派员离开,画面里残阳血红,土丘起伏,两人剪影相对而立,预示着两人理想的分割。

周铁男在送走孙佳以后,他转身走进学校,那一刻他的背影被校门‘锁住’,校门上有一副对联‘进来彬彬有礼,出去步步生风’,旁边还有一行大字‘学做人’,这个镜头设计得真的含义深远。

开篇的开会场面也与结尾遥遥呼应:开头的时候,教室的桌椅比较陈旧,但大家心还在一处,对未来的的教育事业充满了抱负;而结尾三个人再一次开会时,桌椅因为资助已经全都换成新的了,看起来条件好像是比以前更好了,但我们都知道,他们其实已经回不去了,学校里原本的五个人现在也只剩下了三个,而他们三个最后又还能坚持多久呢?开篇的开会场景,镜头是仰视的,色彩是明亮鲜艳的;而结尾三个人开会,镜头却是俯视的,色彩也是昏黄暗淡的。前者表示尊敬与伟大,后者则是鄙视与渺小,这就是镜头语言的魅力。

在电影的结局,还用充满了整个画面的从山坡上蹦跳下来的彩球作为整部影片收尾,再次用镜头语言来哀叹美好的消逝。

这些镜头和色彩的设计,在电影里处处可见。

电影故事好、人物好、镜头好、色彩好,所以它怎么不是一部能让我惊喜的好电影呢?”

……

……

……

7月9日。

电影上映第三周结束,票房再收3098万,累计总票房也来到了9598万!

距离破亿一步之遥。

而剧组的路演也终于结束。

到了这时候,路演对票房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众人齐聚在京城,激动地等待那个重要关头的到来。

同样密切关注电影票房的,还有影视公司、圈内人士,以及各大媒体。

媒体们甚至已经提前把相关的新闻都写好了,就等着电影正式破亿后,就立马发出去。

7月10日,电影单日票房再收153万。

然后是132万、117万、104万……

“破亿了!”

上映二十一天后,《驴得水》正式突破一亿大关。

票房累计1.0104亿!

“我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