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566-635),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626年在位,年号武德。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垂爱,历任千牛备身、卫尉少卿等,于炀帝东征时负责督运粮草,平毋端儿起义,并抵御突厥进攻。大业十三年,出任太原留守。同年趁隋末动乱之时起兵于晋阳,联结突厥,示好李密,乘群雄争斗之机南下,直取长安,拥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封唐王。义宁二年,得知炀帝遇弑后,逼杨侑禅位于己,建立唐朝,年号武德。称帝后,李渊命其子李世民等统兵,击败陇西李轨、消灭西秦薛举父子、击退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夏王窦建德,迫降洛阳王世充,并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他晚年未能妥善处理皇位继承问题,致使二子相争,引发玄武门之变。事后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很快传位于他,退称太上皇。贞观九年,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太(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后定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599-649),李渊第二子,626-649年在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28-683),字为善,李世民第九子,649-683年在位,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李治即位之初,由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共同辅政,李治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使得“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永徽六年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显庆二年建都洛阳,称“东都”,采取移都就食的措施解决粮食问题。在辅政大臣相继去世后,李治独断专行,拒谏饰非,“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致使忠良胁肩、奸佞得志,史称“前贤而后愚废”;同时大兴土木,劳役繁重,使得“万姓厌役,呼嗟满道”,“天下莫不失望”。显庆五年以来,常头晕目眩,难以理政,便让武皇后参政。
李治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使唐朝版图达到最大。然自咸亨元年以来,安西四镇、吐谷浑等地区相继被吐蕃攻占,唐朝在西域的版图衰退;同时兵败于新罗,丢失朝鲜半岛;又听信谗言杀害归降的东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导致东突厥叛唐独立,建立后突厥汗国,连年侵犯唐朝边境。683年12月27日,李治驾崩于洛阳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56-710),李治第七子,684年在位,年号嗣圣。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日,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62-716),李治第八子,684-690年在位,年号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李旦于龙朔二年六月己未日出生在长安东内别殿。早年封殷王,此后改封豫王、冀王、相王等。嗣圣元年,李显被废为庐陵王,遂立李旦为皇帝,其母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旦居于别殿,不能过问政事。武则天称帝后,建立武周政权,降李旦为皇嗣。圣历元年李显恢复太子之位,李旦被降为相王。
6.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705),武周开国君主,690-705年在位,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并于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后,被召回宫中,封昭仪。永徽六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参预朝政。高宗去世后,她以皇太后身份,于唐中宗、唐睿宗朝临朝称制。天授元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当朝期间,开创殿试、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措施;军事上与吐蕃频繁交战,复安西四镇,平营州之乱,一度使后突厥归降。但她任用酷吏,贬逐老臣,滥杀无辜,晚年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中宗复辟,迫使病重的武则天退位,并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享年八十二岁。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前后当政四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她开创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被认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环节。
7.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56-710),复辟,705-710年在位,年号神龙、景龙。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元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但又放纵纵容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宠信武三思,任其陷害功臣,弄权专国,为非作歹,致使朝政混乱不堪。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
8.殇皇帝李重茂(695-714),李显第四子,710年在位,年号唐隆。圣历三年,受封北海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景龙四年,即皇帝位,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景云二年,改封襄王。开元二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
9.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62-716),复辟,710-712在位,年号景云、太极、延和。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后,因为李旦参与了推翻武则天的政变,被封为安国相王,迁太尉。中宗统治时期,政局险恶,李旦皆以恭俭退让而避祸。景龙四年,中宗病逝,韦皇后专权。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拥立李旦为帝。先天元年,李旦退位为太上皇,然大政仍自掌,太子李隆基继皇帝位。次年,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同党,始全部归政。开元四年崩,年55岁,葬于桥陵。
10.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762),李旦第三子,712-756年在位,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垂拱元年八月戊寅日,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八月庚子日,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靺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重用宦官,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载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四月甲寅日,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清朝为避清圣祖讳,改为元宗),葬于泰陵。清时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11.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11-762),李隆基第三子,756-762年在位,年号至德、乾元、上元。最初被封为陕王,拜为安西大都护。后徙封忠王,兼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738年,被立为皇太子。755年,安禄山率兵南下攻唐,玄宗率少数皇亲国戚逃离长安。之后,太子李亨带两千禁军北上。不久,被拥戴即皇帝位,亲率大军南下彭原。757年,收复西京长安,十月收复洛阳。李亨入长安后,自蜀中迎回玄宗。平叛期间,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帅大军,致使宦官势力抬头。后宠幸张皇后,纵容其干预朝政,以宦官李辅国为兵部尚书,操纵军政大权,势倾朝野。762年,李亨患病,不能视朝。四月五日,玄宗驾崩,李亨“闻上皇登逻,哀慕,疾转剧,乃命太子监国”。张皇后欲谋杀李辅国,李亨因惊吓而病情加重,四月十八日崩逝于东内大明宫长生殿,享年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