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携民渡江(上)(1 / 2)奇剑征云记首页

且说刘备大帐之中,刘备、孔明、关羽、张飞、赵云正在一同研究地图。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根据线报,曹军主力已抵新野,近在咫尺,樊城非据守之地。众人议论纷纷,皆是面露忧色。

忽听门外一声:“张玄将军、徐庶军师到!”屋内众人皆是一怔,然后喜出望外的往外看。张玄和徐庶大步流星的走进屋内,刘备连忙快步迎上前来,拉着徐庶的手:“元直,你可算回来了!”

徐庶笑道:“见主公安好,我便放心了,今日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告。”

“如此,坐下叙话。”刘备拉着徐庶入座。大堂之中,众人围坐一圈,刘备居中,孔明徐庶分列两侧,其余四员武将则坐在他三人对面,面带喜色。

“元直。”孔明轻摇羽扇,指着徐庶,略带调侃的说,“此次前来,可是为曹操当说客来的?”

“哦?那是自然。”徐庶一本正经的回应,堂中众人相视一眼,哄堂大笑。

徐庶接着道:“曹贼设计赚我前往,害我老母,我又怎肯助于他?此次前来,我自会告诉他,主公心如铁石,拒不投降。”

刘备点点头,道:“元直此次前来,便不必再走了吧。”

徐庶摇摇头,长叹一声:“曹贼知我也,我若留下,必招世人非议,面子上实在说不过去啊。何况孔明既在主公身边辅佐,庶乃朽木也,何必惋惜?”

只见刘备点点头,长叹一声:“如此,恐难与元直一同成就大业矣。”

徐庶端坐,环顾在场众人,深施一礼,道:“主公不但得了孔明,又得了子真,如今帐下文武,人才济济,此乃大事成之先兆。庶不才,不能和诸位一同辅佐主公,实乃一大憾事也。愿诸位勠力同心,共扶汉室江山。庶,代主公感谢诸位了。”说罢,徐庶一揖到底,众人赶忙扶起。

徐庶起身,道:“今日来此,所谓劝降主公之辞,皆乃妄言,不必提他。然今日形势甚危,曹贼大军五十万已于新野集结完毕,白河所淹之处,已尽数塞之,不日即将起兵,请主公尽早撤离。曹贼害我老母,庶已立誓,此生不为其出一谋,然不能再为主公效力,庶实心痛矣。今日我不便久留,就此告辞了。”

说罢,徐庶起身,众人一同相送,及至道中,刘备属下各文武官员也都看到了徐庶。

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一同将徐庶送出城门。徐庶上马,环顾众人,不由得泪洒当场,只得策马扬鞭而去。

待徐庶身影远去之后,孔明皱眉,对刘备道:

“主公,元直所言甚善,亮以为,当立即起兵前往襄阳,迟则生变。”

刘备略加思索,道:“我军五千余人,行动甚是便利。然新野、樊城之百姓,却又如何让我放心的下?备以为,不若我军护送百姓,一同逃离。”

一旁简雍连忙劝阻:“主公,不可啊。若是曹兵来追,我军尚可逃离,一旦带上百姓,恐一日行十里都是难事,万一被曹军追上,岂不是万事休矣?”

刘备目光坚定,道:“备欲光复大汉基业,生平所为,一切皆以万民为本。曹贼屠城众多,怎能让备弃百姓于不顾!”

诸葛亮摇摇头,长叹一声:“既是如此,可尽快告诉百姓,有愿相从者,今日巳时于城门口会合,先去襄阳,再做定夺。”

消息一出,樊城人声鼎沸,百姓扶老携幼,拖着牲口行囊,纷纷追随刘备而去。及至巳时,已有近十万之众,汇集于城门口。于是刘备携众百姓前往码头,乘船过江。

及至码头之处,忽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时间,叫嚷声、哭喊声不绝于耳。刘备军只找到二十条船,故只能先过百姓,再过军士。刘备军众将士纷纷出来维持秩序,调度船舶。小小的樊城码头,今日却承担了它从未负担过的重任。

张玄之处,是瑾瑜于附近找到小船一条,只能容二十余人。孔明虑近卫营乃精锐中的精锐,恐其有失,便令张玄调度近卫营乘小船陆续先行。所幸近卫营多为步兵,马匹不多,张玄便命陈到于船上往来引导,自己则在岸边指挥。

时雨势渐强,张玄将自己的伞让给瑾瑜,自己则四处调度,查找疏漏。待小船出发之时,自己便到一旁大船处,协助引导百姓。

来往反复,只见张玄身上已然被大雨淋透,汗水混着雨水,在他的脸上流淌着。发髻松散了,几缕青丝垂下,因雨水而紧紧贴在他的脸上。然而此刻,他早已不管不顾了,只是在雨中奔波不停,时不时还要放声大笑,来安抚百姓的情绪。

瑾瑜在一旁撑着伞,呆呆的站着。身旁只有四个亲兵在守护,其他八人,也加入了协助的队伍。眼前的场景,不由得让她又想起自己写下《江心月归》时所看到的场景。那时百姓的流离失所,痛苦哀嚎,一瞬间席卷她的心头。无意间,两行清泪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