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难办(1 / 2)赤色脊梁首页

清水集乡的党委书记孙震国这几天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前几天去“君再来”吃饭的时候,老板娘偷偷跟他说,昨天有两个行踪看着挺可疑的人到这儿来找过他,似乎是来要账的,不过也不太确定,反正那两人看着怪怪的。

孙震国当时没太当回事,还以为又是那些缠着他不放、找他要钱的人呢。可吃饭的时候,桌上有个包工头说,昨天回来的时候,远远瞧见一部小车往山里去了。他还打趣说,也不知道又是哪个山里妹子做了二奶,衣锦还乡了,还问大家要不要去“化几个缘”。

桌上的人听了,顿时哄堂大笑。

这个笑话的源头,是出自本乡一个挺出名的当二奶的打工妹身上。她当时开着辆广本雅阁回村,说自己在外面开饭店赚了钱,还给村里的小学捐了八万块呢。

这下可把乡政府各个部门的人给馋坏了,纷纷跑去想捞点好处,连前乡党委书记都跑去给她发了奖状,还开了个表彰大会,号召全乡干部群众向她学习。结果后来,这女子被那个富商给厌倦抛弃了,气不过的她就找了几个人去勒索富商,协查通报发到了县里,县里又转到了乡里,全乡一下子炸开了锅,当时乡里的领导班子别提多狼狈了,这事也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

但孙震国却把刚刚这两件事联系到了一块儿,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便起身离了桌,走到外面打电话让人去查一查。可等消息反馈回来,着实把孙震国吓了一跳,整个人都慌了神。尤其是当他得知老板娘的女儿不小心把乡里在饭店挂账的事儿给说出去了之后,孙震国气得恨不得给那丫头两巴掌,把她那张嘴给撕了。

果不其然,县里很快就下发了加强对全县干部工作监督的文件,孙震国心里明白,这不过是个开头,后面肯定还有更大的动作等着他呢。

惶恐不安之下,孙震国不禁想起自己这个党委书记的位子来得有多不容易。年初那次人事工作方面的改革中,他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托了好多人情,疏通了无数关系,这才好不容易捞到这个书记当当,现在要是就这么丢了,想想都不甘心啊!

那该怎么办呢?孙震国绞尽脑汁地琢磨着应对的办法。

沈芳第二天就给毛巾厂的几位主要领导干部打了电话,把他们请到了镇里最好的一家饭店吃饭。饭桌上,沈芳跟他们说了自己想承包毛巾厂的想法。

几位厂领导听了,先是又惊又疑,等确定沈芳是真心想承包,而且也有这个能力承包之后,一个个都喜出望外。

这毛巾厂其实早就该承包出去了,前几年先后承包了两次,可都没搞成,打那以后就一直荒废在那儿了。每年光是看守厂房、清洁设备这些事儿,就够让人头疼的了。

后来大家都各自忙着过日子,谁也顾不上毛巾厂了,干脆就把门窗一锁,贴上封条,再也没人管过,只等着县里啥时候下定决心,来做个清算,就算完事了。

现在听沈芳说想承包,还答应全部招聘厂里的下岗工人,大家连忙答应以最优惠的价格租给她,原来的厂长甚至还说,就算不收钱,只要沈芳想开,谁还敢说个“不”字呀?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沈芳心里可是有自己的盘算的。别看现在毛巾厂没人在意,那是因为它还没开始赚钱,在大家眼里就是个累赘,可要是以后红火起来了,那可就说不准了。所以,沈芳还是坚持要签个合同,一定要付租金,说这也是自己对毛巾厂的深厚感情体现。最后,毛巾厂的领导们坚持给沈芳免去刚开始三个月的租金,说是厂里对她的一点支持。

于是,双方就约定三天后在厂办公室签合同、办理交接手续。

沈芳还留了个心眼儿,别看这些年她别的事儿没怎么干,可电视剧倒是看了不少,里面演的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可不少,她可不想最后忙了半天,却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自己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可就成笑话了。

她特意跑去县城,找了个律师,详细了解了相关的法律知识,最后还请这个律师做自己的法律顾问,帮忙起草所有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办完这些后,在律师的指点下,她又去了县政府,她想得到政府方面一个正式的表态。

还算顺利,她找到了赵县的办公室,这也是她机灵,打着那几位老干部的名号,这才这么顺利就找到了地方。

可好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先是赵县听到她想承包毛巾厂的时候,那是大力肯定和支持,可等她说想做劳保用品,而且是想给云龙水泥和古川化工做劳保用品的时候,赵县的脸色就有点奇怪了,说话也没那么干脆利落了。

这可把沈芳给弄糊涂了,直到县里的老干部给她打电话,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当时就惊呆了。

原来,县里的老干部找到云龙水泥,得知他们前天已经和省城某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还了解到了事情的“真正”内幕,当场就火冒三丈,当天就怒气冲冲地闯进了简阳的办公室。

简阳被他们没头没脑地一顿发泄,这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也挺意外的。

在曾浩等工作人员的帮忙下,简阳好言好语地劝了半天,才勉强安抚住几位老领导激动的情绪。

等他们情绪稍微平稳下来,简阳先是向几位老领导表了态,道了歉,说道:“蔡书记,还有几位老领导、老前辈,这件事是我们工作没做好,先跟您们道个歉!”

几位老领导的脸色这才稍微好看了些,那位蔡书记哼了一声,说道:“那你说说,这件事打算怎么处理吧?”

简阳耐着性子,和声细语地说:“是这样的,我一开始确实不知道县毛巾厂这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