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馒头(1 / 2)轮回之诸葛孔明首页

黄祖见一贤要走,也没有强留,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沉浸于诸葛亮所说的孙策之死的喜悦中了。

既然一贤如此了得之人都甘拜下风,那么黄祖就更有理由相信诸葛亮所言不虚。

人,总是会往自己所希望的一面去思考的,这也是一贤最终选择离去的原因。因为他的卦象显示却月城有大凶之兆,但其中却又有着大吉的可能。若按照卦象直言,必然是会让在座的诸位不悦,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说。

事到如今,主持祭祀的就只有诸葛亮了。

因为一贤道人的这一闹,祭祀就方便了许多,祭品早已准备妥当,但少了童男童女,总觉得还是少了一些有灵性的事物。

诸葛亮微笑道:“这个,我也已有准备。”

说着就让下人抬了几个大大的蒸笼上来。

等人把蒸笼放置好之后,诸葛亮便伸手揭开了其中的一只。

只见蒸笼之内,数个又大又圆的白面团齐齐的摆放着,还冒着热腾腾的气息。

顿时就有人说道:“这……不是面饼吗?”

但随即就有人摇头道:“不似面饼,又好似面饼。此乃何物?”

众人都知道,这东西肯定是用来吃的,但是为何会如此的形状却不得而知。

诸葛亮笑着说道:“此物应该叫馒曼头。”说着就从中取出了一只,并展示给在场的诸位官员们一一观看。

在诸位都看过了之后,诸葛亮重新取出了一只馒头,用手掰开,里面出现一些肉汁,肉香四溢。

分别递给了刘琦和黄祖二人,二人细看之下,才发现,原来里面还有些肉馅。

闻了闻,也很有食欲。

见刘琦和黄祖二人不吃,诸葛亮便拿起了一只,咬了一口。味道虽然没有后世包子好吃,但比起一般的面饼却是要松软许多的。

刘琦和黄祖见状,也都试着尝了一口,细细品味了一番后点头道:“嗯,不错。入口松软,味道鲜美。”

而刘琦倒是对这东西的名字很感兴趣,问道:“可这不就是更大的面饼吗?如何叫做馒头?”

黄祖也随着问道:“是啊,这与祭祀又有何关系?”

发酵技术在这个年代并不稀奇,已经趋于成熟,但将面快速发酵并做出馒头面包的却很少。

主要是一般的百姓人家也不太会有白面可吃,偶然有出现发酵的面就算是蒸出来也会因为时间太久变酸。

诸葛亮见二人疑惑,便说道:“此物乃面饼发酵后所得,其形如头,外似脸,内有肉。我们姑且当他是蛮夷之头颅,正好可以作为祭祀之用,故而取名为馒头。诸位以为如何?”

当下刘琦便点头称赞道:“嗯,孔明所言极是,馒……头,甚妙!甚妙!”

刘琦这么说了,旁人也都一一附和,黄祖在先前也被诸葛亮的所谓术法所震撼,如今见到此物自然不会挑毛病,当下也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听说有好的吃食,巡查现场治安的魏延也闻询赶来。他倒并非是吃货,只是眼下也没什么特别的事,过来凑个热闹也好。

至于甘宁,原本就是负责外围警戒,更不想见到黄祖和邓龙等人,自然不会过来,也乐得眼不见为净。

如今祭祀有了这馒头,倒也省去了不少的麻烦,届时只需丢入江河之中,就当时祭奠过河神了。

据后世的饼赋记载:“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

自此之后,江夏一地为了避免以人祭祀,春初是阴阳交泰之际,便祭以馒头,为祷祝一年之风调雨顺。这一习俗也随之广为流传。

至于这馒头究竟是不是出于诸葛亮之手,又或是在蜀中才流传的,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如今的诸葛亮并不知道“蛮头”这一典故,自然也就不会在意这些。

只要能以面食来替代人命,对他而言宁可早一日成为习俗。

人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在与世俗、自然对抗着,无关地位、身份,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改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为他人带来命运的转折。

一日的祭祀总算在有惊无险的过程中渡过,黄祖一行本也不是来挑刺的,既然祭祀顺利完成,百姓皆大欢喜,也就不会过多的为难却月城的大小官员。

诸葛亮也是累的不行,晚间的宴会吃了不少酒,早早的便由荆南搀扶着回房休息了,之后便交给了小满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