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学电脑(1 / 2)华夏之芯首页

“人才呀。”也不知哪位领导,望着写满标签的控制面板叹道。

“是啊,人才难得。”钟厂长也感叹。

“这么好的人才,可惜不是咱厂里人。”那领导又感叹。

钟厂长见机问道:“老吴你主管人事,咱们还有没有大学生分配指标?”

被点名的领导一脸痛心:“可惜了,今年没有了。”

其实几位领导的想法也有点太简单了。大学生毕业分配这件事,从90年代初开始,就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毕业分配这个名词,逐渐被扔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取而代之的是“双向选择”。1995年,正是分配制度和双选制度并行的年代。

说白了,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毕业生,根本就不屑于占用分配名额。而那些还需要依靠分配的大学毕业生,要么是能力不足,要么就是专业冷门,总之是双选企业挑剩下的。

而掌握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的优秀毕业生,可以说是这个年代最热门的抢手人才了。几乎完全都被各大新兴的高科技公司高薪录用。

养鸡厂的几位领导还指望着像黎天这样的人才能够拿着派遣证主动投靠,他们还远远没有意识到,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年代,这种模式已经完全落伍了。

见识了这台设备的功能之后,钟厂长和几位领导共同决定,明天就启用这间自动化孵化室。如果21天之后,第一批幼崽破壳,孵化率和稳定性都通过了实践的考验,马上授权黎天进行剩下的孵化室改造。

至于许诺给黎天的劳务,钟厂长当然也不会食言。

黎天揣着三千八百多块就回了家。

“你哪来得这么多钱?”黎母愕然。

“啊?没什么,这两天打了个工赚的。”黎天说的是实话。

但是黎母显然不信:“打什么工?一个礼拜就这么多?”

1995年,汉西的月平均工资是500元。黎父的工资稍稍超过平均线,650元。

黎母在前些年轰轰烈烈的改制潮中,被定性为“内部退休”。虽然名义上还算是正式员工,但不需要出勤,也没有具体工作,赋闲在家,领着每月200元的象征性工资。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吧。”黎天感叹。

“初中毕业生就这么有力量?”黎母好歹高中毕业,显然对黎天的话不太相信。

“这个……”黎天面不改色:“主要是因为我勤奋好学,自学了一点技术。”

黎母将信将疑:“你是不是参加了什么骗人的组织?”

“你见过往人手里送钱的骗子?”黎天发笑。

“有的组织就是这样,给你点甜头,然后就把你骗进去。”黎母不依不饶,忽然又道:“违法乱纪的事咱不能干,你看楼下那二小子,偷人家东西给抓了进去,听说判了三年。”

“妈,你儿子是那样人吗?”黎天反问。

黎母沉默。

要搁以前,黎母肯定不能认为儿子有这种坏心思。可是中考完了之后这几天,这孩子是整天不着家,还跟着人去了汉京,说话的方式也跟以前有很大不同。

知子莫若母,黎母隐约感觉,这个儿子,好像是有一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这钱妈先给你保管吧,你自己拿着准得丢了。”

“这……不合适吧。”黎天显然不适应。

“我是你妈,有什么不合适的?”

“我还想用这笔钱呢。”黎天实话实说,要在1995年重建天璇,没有启动资金怎么行。

“你能有什么用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