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再见泸沟桥畔月(五)(2 / 2)标铜首页

嘉靖中莫氏篡黎,后来因为莫氏修贡甚谨,明廷居然认了莫氏给了册封,到了万历时又同样册封了黎氏,这样分数君臣的两家同时受到册封的事情在大明算是鲜见,究其原因,还是嘉靖十七年时户部左侍郎唐胄劝谏世宗放弃南征时用的理由最能表明明廷心态往代安南盛时,屡为钦、廉、连、邕之患,自唐高骈徂征之后,历五代至宋,曲、刘、绍、吴、丁、黎、李、陈八姓迭主,而岭南边海郡县外警遂稀,是夷狄之乱,中国之福。

夷狄之乱,中国之福这八个字不光在大明朝堂多有拥趸,就连元老院中也有不少皇汉党人坚持此论,而比起兴灭继絶的道义虚名,大明在以夷制夷一策上还是颇为务实的,但看莫、黎两家都是安南都统使而未册国王便是明证。当然,这务实也是宣宗时蓝山之乱使安南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不然光看如今辽东便不见这务实。

听孙元化与徐光启都是这个看法,王星平这才放心,看起来元老院在安南的攻略并不会影响明廷的态度,至少在朝堂内部看来,澳洲人在安南的所为和以往此地兴起的各姓豪族并无区别,不过是夷狄之乱而已。这在某种程度来说甚至是一桩好事,同时也看出元老院的深远打算,毕竟现在南洋方面已近收官,这种时候的确没有必要多开边衅,而且如今安南北部各处势力明里暗里都在与元老院接触,适当释出善意有助分化,在如今兵力与地方干部不足的情形下,韬晦其实也不算错,大多数元老也不主张扩张过快,不然难免消化不良留下后患。

而云南的情形,王星平也就不再担心了,从这边消息来看背嵬军近期尚不打算北上,那云南边境的压力也就有限,沈儆炌倒是正好可用此事对沐王府再行敲打一番,或可再收回些事权,沈老爷得意,对他在贵州也是有好处的。

又交谈了一段时间,孙元化起身告辞,他还打算赶回老家处理一些教务,徐骥则是退到后面去给母亲吴氏请安,顺便查看几个子女今日功课,徐光启只单独留下了王星平说话。

待众人都退了出去,徐光启这才微微笑道:“今日发榜,难得天成你如此有定力。”

“横竖都早已定了,中与不中全看天意。”

“你当真相信天意?”

“实话说,我是既不信天,也不信鬼神的。”

“这倒像是儒生该说的话,和我当年有些相类。”

“哦?老师也不信天?”他想徐光启奉教如此,竟然也是无神论者么?

徐光启见王星平有些兴趣,便又将当年自己独子奉教,如今子孙满堂的故事说了一遍,此事王星平自然知道,只是今次听本人说起,又生动了几分。徐光启也的确有所恃,他的第四个孙女刚刚诞下,其实此时大户有个七八九子都是寻常,只是徐骥靠一位夫人便有如此子嗣,徐光启奉教愈诚也就能够理解了。

不过王星平却不明白徐光启将自己单独留下,却只说这些?

好在徐相公从来坦诚,很快便切入正题。

“不知天成在老家可曾定亲?”

“小子也是刚出了孝才能参加科考,哪里会婚配。”

“那可有中意人家?”

“老师不妨有话直说。”

“天成如此说,倒是老夫着相了,其实我是看你一直不肯奉教,又惜你之才,便想着我那孙女年齿与你相合,若能成就一段姻缘,倒也遂了老夫心意,就不知天成你如何想?”

“甘弟大?”

“我听说你每次来常与她们姊妹见面,应是熟识的。”徐光启忽然觉得自己这话唐突了些,他倒不担心王星平将这些传出去辱没孙女清誉,只是这少年未必肯答应,今次这事原本就有妻子吴氏怂恿,他可不想弄巧成拙。

但王星平的回答却让他大感意外。

“婚姻大事,总要我与甘地大亲自谈谈吧。”

参考文献

1、大明会典

2、明熹宗悊皇帝实录

3、晚明史樊树志

4、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5、酌中志刘若愚

6、万历顺天府志

7、宛署杂记沈榜

8、万历顺天府城复原图

9、明代北京的治安杨进业

10、明代乡、会试考试官研究李义英

11、国朝献征录焦竑

12、徐光启家世王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