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北京,犹如初恋(1 / 2)浮尘之外首页

酒局结束时,大家都已醉意沉沉。向北叫了代驾。

“领导,坐我的车吧,我让司机先送你回去。”向北提议。

在这个节骨眼上,必须讲规矩、有眼力!这是一名合格下属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不了,我还有事,有车来接我。再说,我住东边凤凰小区,你住南边,不顺路。不过,你可以把小罗护送好。”曲长国露出迷之微笑。

向北、罗方伊彼此对视,眼神尴尬。不过,两人还是顶着寒风,乖乖陪着曲长国,直到对方坐上一辆黑色轿车,扬长而去。

“走吧,小罗,我送你回家。”向北打开后排车门,邀请罗方伊上车。

“可是,师父,我们是反方向哎。”

“绕不了多少路,上车吧。”

车头调转,一路向北。

“小罗,今晚聚餐时大家说的话别太在意,都是酒场上说的玩笑话。大家就这样,平时采访时一本正经,一旦到了酒桌上,一个比一个不正经了。”

“虽然让我三观尽毁,不过我觉得还好吧,至少这才是记者这个行业最真实、最自然的样子。不然,整天绷着个脸多累啊。”

“是啊,你看大家谈笑风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压力,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压力。”

“老年人?师父,记者这个职业,多大算老年?”罗方伊好奇地问。

“知道七年之痒吧?”

“当然喽。”

“其实记者这个行当到了七八年时候,就算是要迈入老年了,这种状态就是痒。各有各的痒法,有的想往上爬却爬不得,有的想往外走又走不了,有的哪里都不想去又坐的屁股痛。”

“的确很有意思,呵呵,我还小,理解不了。不过,我到家了。”罗方伊打开车门,“师父明天见,记住,少抽烟,多喝水,晚上就不要喝咖啡了!”

“高档小区啊,没想到罗老师出身豪门。”向北透过车窗扫了一眼:清一色的小高层、落地窗,超大楼间距,绿化不留死角,门卫的标准敬礼姿势……不过,罗方伊似乎对这个玩笑不以为然,这反而让向北尴尬,“欧了,你赶紧回去休息吧。”

目送罗方伊上楼,向北倚在靠背上,长舒了一口气。从早到晚的忙碌与应酬,让他身心疲惫。

工作这些年,向北有大半时间在外出差,整个北江省的市县几乎跑了一遍,但是他并不喜欢这种飘的感觉。只有在回到家里,躺在沙发上,头靠着妻子,两人谈天说地,他才觉得是最温暖的时刻。

家,是让向北感到最踏实的地方。

在亲戚、朋友、同事当中,说起向北跟妻子周雪岑,可谓是天作之合的一对儿。两人同在北京读书,大学校友,同专业不同级。向北比周雪岑大两届。在院学生会组织的一次考研交流会上,向北作为当年学院里考分最高的学生,被邀请跟大家分享经验。交流会到了互动环节时,大家纷纷问些关于复习备考的技巧,唯独周雪岑递给向北一张纸条,上边是自己的联系方式。

向北握着纸条,看着周雪岑远去的背影,瞠目结舌愣在那里。这样的相识方式,让向北印象深刻。

此后的事自不必说,大概像每一个北京爱情故事一样,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成了恋人。后来,向北在北京另一所高校读研,两人见面的时间少了,但每周仍会见上一两次面。

向北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来到距离北京500多公里之外的河东市工作,此时的周雪岑还在读大四,两人成了异地恋。

刚工作的第一年,向北跟很多新人一样,坐冷板凳、不受领导待见、写的稿子不被认可……虽然他平时装作若无其事,但是每每喝到叮咛大醉,都会跟周雪岑打电话谈心,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这时候周雪岑会安静地听他讲、听他哭,听他发泄心中的压抑,然后像妈妈对孩子一样对他说一些温暖的话。甚至有无数次,她放心不下,悄悄买了车票来到河东,陪向北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

一年之后,周雪岑大学毕业,也追随向北来到河东,两人住在报社的单身宿舍里。宿舍十多平方米,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也没办法洗澡。周雪岑看了看,第二天买了电磁炉、几副碗筷,成了一个简单的家。冬天宿舍太冷,两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裹着厚厚的被子,听着歌,看着窗外的雪景入睡。

这么一住就是5年……后来,两人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家……

三年前,两人拿着这些年的积蓄和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在河东市区南郊买了一套房子,房子虽然不大,但毕竟是属于自己的家。再过一年,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诺一。向北觉得孩子是上天送给他最好的礼物。诺一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每一次小小的变化,都带给了家人无尽的惊喜与欢乐。

向北和周雪岑的父母都属于“老来得子”,三十四五岁时才有了孩子。在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是极少有的。因此,等到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时,父母都已经到了七十古来稀的年纪,不仅抱不动孩子,连照顾自己都成了问题。所以,双方老人多数时候生活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县城家里,只是偶尔来到省城看看孩子。